农民已经养不了猪了,再过些年会不会也种不了粮呢?

放眼望去,如今养猪是越来越难了。前段时间非洲猪瘟突然袭来,给许多养猪的农户们造成了极大的麻烦。

这种传染性极强病毒立刻开始了广泛地传播,使大批养殖场里的猪染病死亡,同时为了控制这场疫情继续蔓延,大量的猪被扑杀致死,并且因为数量庞大,涉及范围广。

很多健康的猪也受到了牵连,这就直接导致生猪的供给出现断崖式下跌,也让猪肉变得价格十分昂贵,甚至快赶上了牛肉的价格。



除此之外,近年来,我国部分地区的养猪业出现了“房地产化”的趋势,如果说非洲猪瘟的袭来是让养猪业迎来了断崖式的短暂下跌,那么养猪业的房地产化就是更加长远,影响更加深远的现象。

而这一现象显然更加令人担忧。现在一些地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,开始把养猪场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。

大量兴建大型标准化养猪场,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猪舍、设备等硬件设施,就像开发房地产项目一样,所以人们调侃道现在的养猪业变成了房地产业。



有些人可能会问,养猪场变得越来越庞大,越来越专业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?虽然这看上去是好事。

但是这些养猪场规模庞大,运营成本高,需要大量资金投入,因此往往被富人或大公司掌控,而排挤了小农户。

而过去主要依靠农户散养的生猪养殖模式,由于养殖规模较小,生产效率不高,成本较高,已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占优。



许多传统的养猪农户无法承受这样高额的成本,失去了参与养猪的机会。他们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,生计受到威胁。

可以看出,这种产业化发展已经偏离了最初的目的,没有让广大农民从中受益,反而加剧了城乡差距,无法让农民过上好日子。


农民们如果在养殖上遇到了困难,那么他们还可以转型去种地,但是近几年就连种地都不是那么好种的了。



首先,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,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用于城市建设,导致可供农业种植的土地面积日渐萎缩。

同时,剩余的农地也面临着严重的分配问题,因为人多,但是能分配的地却太少了,所以这就导致平均分配到每个农户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少,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空间上的限制。


不仅如此,还有很多农村地区空心化现象严重,年轻力壮的劳动人口外出务工,留在村子里的多是老人和孩子。



这些人没有足够的耕种技能和体力,导致粮食种植量和质量都在下降。另外,由于缺乏现代化的机械化种植和科学化管理方法,农民种粮的效率较低,产量和效益都不高。

同时,粮食市场竞争激烈,粮价波动使农民收入不稳定。这些情况如果得不到有效应对,势必会对国家粮食安全带来隐患。

在经济上,粮食种植也需要大量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等要素的投入。但由于种粮的效率较低,收益有限,农民耕种的回报与投入十分不成比例。

粮食价格走低也压缩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。这些都给农民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。

为了促进养猪业和种粮业的可持续发展,维护农民利益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:






第一,要还权于民,重建以小农户为主的养猪业生态,防止出现规模养殖场挤占市场的情况。

第二,国家应加强监管,制定政策维护农民权益,防止养猪业和种粮业过度商业化,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科学化发展。

第三,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。通过加工提质增值,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可以大幅提升。






第四,发展乡村旅游等新业态。这可以拓宽农民的收入来源,实现多种经营。

这些建议都需要政府和企业给予政策、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,才能真正帮助农民走出困境,实现农业转型升级。

养猪业和种植业对我国广大农民来说,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养猪与耕地不仅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,还能直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,是农户的重要收入来源。



展望未来,转型升级将是应对困境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唯一出路。农民要主动适应时代发展,调整产业结构,发展特色经济,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变革。

政府部门也应进一步增加政策支持,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,为农民创业创新提供更多可能性。


推荐阅读